花了12年、經歷7部作品,把同一個故事愈說愈大的Christopher Nolan……

title.jpg 

做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工廠,好萊塢除了有最嚴謹的發行制度與撲天蓋地的商業行銷,對於創作內容的控制安排(抑或說是箝制)更是無比精準,許多的框框架架都以商業利潤為最終導向。但在這龐大電影機器的強勢運作下,偶爾還是會冒出幾個天才導演,在絢麗特效、龐大資金的糖衣底下,巧妙地私心包裹自己腦袋裡的電影大夢。1997年以《不羈夜》(Boogie Night)冒出頭的Paul Thomas Anderson,從《美國心玫瑰情》(American Beauty)到《真愛旅程》(Revolutionary Rod)一路走來的Sam Mendes都是很成功的例子。他們的作品不乏大明星、大製作,但在另一方面亦能凸顯自己的創作觀點,也讓他們的作品更有可看性。

22132515.JPG 

而因《蝙蝠俠》(Batman)、《全面啟動》(Inception)受到矚目的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,則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影像說書者。

與上述的其他兩位導演相比,Nolan的起步較晚,但與主流好萊塢系統的相依度卻更緊密,從2000年獲得奧斯卡原創劇本提名的第一部商業片《記憶拼圖》(Mometo)開始,接下來幾年的每部作品幾乎都在全球大規模放映,票房上更大有斬獲,成為片商眼中收益保證的icon。他沒有其他導演會偶爾出走拍幾部非主流作品的「壞習慣」,Nolan反倒更大力擁抱好萊塢,而他也懂得充分應用好萊塢的資源與環境,轉化為更多正面、反面的創作邏輯線索,無論是放大好萊塢工業原有的特點(明星制度、特效、資金……),或是打破商業電影的常規(無腦的劇情、過份賣弄明星魅力……),都讓他的作品擁有更多的討論空間,而所有關於他的創作脈絡,都可回溯至第一部長篇作品 -《Following》。

我自己有兩次觀看《Following》的經驗,第一次是在看完《全面啟動》後的隔幾天,自己一人對著房間的布幕,當時我腦中還堆疊著《全面啟動》裡層覆的夢境與最後那個不知是否停下的陀螺,看《Following》彷彿成了一場探尋延伸密碼的遊戲:同樣名為「Cobb」的主角、同樣在最後一刻才願揭曉,如洋蔥般層層包覆的劇情、角色性格的呼應……。挖掘兩部電影的隱性、顯性的關聯,不由自主地,成了我第一次看本片的重點。

第二次觀賞《Following》的原因就顯得有些離奇。當晚我跑到了竹圍工作室參加他們的15週年回顧展的活動之一:由吳俞萱舉辦的電影讀詩會,當天原本安排放映葛斯范桑(Gus Van Sant)1985年的《追流雲的少年》(Mala Nouch),不過卻因為現場影片出了些問題,臨時決定改放映《Following》,也讓我在隔了幾個月之後,有機會抽離當初對《全面啟動》近乎鄉愁的莫名熱切,以適當的距離與角度,將《Following》視為真正獨立的作品觀賞。

 

黑白電影《Following》採用了Nolan偏愛的雙主角結構。Bill習慣在街頭選擇跟蹤(shadowing)對象,尾隨其後觀察陌生人的生活,卻因某次被揭穿而認識了被追蹤者Cobb,Cobb於是邀請他一同加入了闖空門的遊戲,但隨著劇情的發展,我們會慢慢發現,兩人看似隨機的相遇過程,事實上卻是一方的刻意操作,而Bill也由原本的主動角色,成了被間接控制的棋子,兩個角色的主客關係,隨著劇情推延持續變動,到了最後才真正揭曉。

Nolan在第一部電影便透露出喜好挑戰觀眾對電影根本性認知的創作性格,在僅69分鐘的電影中,他先不斷給觀眾許多「虛」的提示(Bill開始尾隨的原因、Cobb闖空門時似是而非的大道理),觀眾慢慢建立起對劇情的初步印象之後,他卻在中途大辣辣地揭穿了Cobb的陰謀,讓觀眾有種「那接下來有啥看頭」的莫名感,而隨後的幾個轉折,又把故事幾個環節完整地串了起來。Nolan一方面讓Cobb說出:「闖空門若不把東西拿走,他們就不會意識到自己曾經擁有過什麼」,來強化角色動機的心理深度,但到了片尾卻又告訴觀眾這一切只是自圓其說的把戲,甚至在故事已到結尾,最後一個鏡頭Cobb消失於人群中,導演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:Cobb是否真的存在?或他僅是Bill心中規避道德感的心理投射?

14udt37.jpg


由三男一女的簡單角色結構組成的《Following》(如同Nolan的其他作品,本劇的女性角色同樣是被嚴重忽略……),影片的格局當然比不上之後的其他作品,但是Nolan式的敘事風格卻儼然成型。本片非線性的時序錯置,在隨後的《記憶拼圖》更被超絕延伸,成為此形式的經典;兩位主角的對立性格,更猶如《頂尖對決》、《黑暗騎士》的原型初版,而對角色失控、邊緣性格的描述,以及劇情的多重轉折,更是爾後一再複現的作品元素。我們可以說,以《Following》為起點,Nolan這幾年一直以同樣的手法說著近似的故事,但在好萊塢飽足奶水的豢養下,作品的格局愈來愈大,愈來愈貼近Nolan心中那個真正深廣無際的世界。

據說Nolan接下來的計畫是另一部新的蝙蝠俠,以及全新的超人系列電影,如果傳言屬實,他將是第一位同時握有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美漫英雄的好萊塢導演(本來很有可能成為第一人的Tim Burton卻臨時放棄了《超人再起》……)。如果沒有好萊塢的龐大資金與特效團隊,或是少了Nolan驚人的創作鬼才,我想無論是新世代的蝙蝠俠或超人都將遜色不少,看在這點的份上,我們多少就比較可以諒解常拍出如《3D食人魚》、《惡靈古堡》這類鬼打牆電影的好萊塢 - 因為它至少讓我們看見了Christopher Nolan。

arrow
arrow

    benjamin1209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